合力让“陪伴”更舒心更长情
2025-04-18 10:00:48? ?来源: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这段时间,“马拉松陪跑员月入4万元”“泰山陪爬年入30万元”等新闻频频刷屏,“陪伴经济”这个曾经的小众赛道,迅速闯入大众视野——陪聊天、陪就诊、陪拍照、陪逛街、陪购物、陪打游戏……各种形式的陪伴服务正在年轻人中日益流行。 陪伴经济不是什么新鲜事物。25年前的春晚上,小品《钟点工》那一句经典台词“再陪我唠十块钱的”,至今仍令人忍俊不禁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压力的增加,人们对于陪伴的需求变得愈发强烈。 相较于传统的餐饮、娱乐、文旅等服务消费,陪伴经济提供的是情绪价值与场景体验。要知道,这些价值与体验其实是双向的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花钱买陪伴,买到的不仅仅是服务,更是情绪价值;对从业者来说,自己的闲暇、技能和经验能够带来“被需要”感,这种“精神报酬”也是远超物质回报的。 而在这样的“双向奔赴”中,也暴露出不少问题。比如服务质量问题,当下基于社交平台而达成的陪伴消费,双方很容易因服务质量发生纠纷,甚至存在服务者趁机诈骗、敲诈的情况;再比如服务的边界问题,如何确保服务的内容合法合规,如何避免陪伴服务被少数人异化为“钱色交易”,这些都是陪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。 难题还不只是在消费者一边,从业者面临的职业风险更不容忽视。比如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保障,服务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责任界定,面对恶意投诉的申诉渠道、评判标准,遭遇非法侵害时的求助途径,等等。建立健全相关机制,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,也让服务者得到相应保障,是陪伴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 当前,面对日益增长的陪伴经济,相关部门应尽快对陪伴服务立规矩,填补制度空白,明确服务范围,明晰服务标准,保障供需双方的权益。同时,需要相关平台压实主体责任,通过技术赋能不断加强资质审核把关,提供服务评价和纠纷处理机制,让陪伴服务不再“野蛮生长”。此外,也需要相关从业者通过自身的努力、相关部门的培训等方式,不断提高陪伴技能,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、个性化、细致化的服务。 制度规范、技术创新与温情服务形成合力,“陪伴”才能更舒心、更长情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