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用添加剂宜疏堵并施
2025-04-17 09:37:48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专门组织开展专项抽检,抽检结果显示,专项抽检共完成监督抽检307批次,检出不合格样品2批次,不合格项目均为脱氢乙酸。(4月15日央视新闻)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面包、糕点早已是必备食物。但许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,在长保质期面包、糕点的配料表之中,经常会出现一个名字——脱氢乙酸。由于它能较好地抑制细菌、霉菌和酵母菌,避免霉变,而且价格低廉,因此是早年间食品添加工业的“常客”,“江湖地位”颇高。 时易境迁,随着烘焙产品消费量明显增多,鉴于安全风险方面的考量,脱氢乙酸开始被大范围禁用。与旧国标相比,今年2月实施的新国标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—2024),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黄油和浓缩黄油、淀粉制品、面包、糕点等7类食品中的使用规定,仅允许降量调整在腌渍的蔬菜、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等5类食品中使用(由原先的1.0g/kg调整为0.3g/kg)。这也意味着脱氢乙酸这一伴随中国食品行业20余年的防腐剂被拉入烘焙行业“黑名单”。 球探体育比分:本次抽查情况可以发现,此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元素均来自脱氢乙酸。我们不禁要问,明明已被“打入冷宫”,脱氢乙酸为何还能活跃在市场上?这些“科技与狠活”又是如何流向消费者餐桌的?这背后指向的食品安全漏洞不容轻忽。 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链条长、涉及面广。特别是在当下食品生产企业“多、散、小”的情况下,守牢食品安全防线仍需众人拾柴。一方面,食品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、积极寻求替代方案,确保生产合规、产品合格;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也要深入实施“吹哨人”制度,激发企业内部人员和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的热情,进而及时发现和曝光“害群之马”,守护群众舌尖安全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